对话·知音–“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展”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2025年6月10日,正值联合国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由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心联合主办的“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展”在位于首都瓦莱塔的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开启中马两国以非遗花丝镶嵌艺术为桥的精彩对话。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马耳他工艺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艾尔顿·米卡莱夫、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袁媛与众多当地艺术爱好者出席了当晚的开幕活动。

马耳他工艺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艾尔顿·米卡莱夫与马耳他著名花丝镶嵌艺术家马克·博什观看展览
吕品晶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展览在联合国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开幕意义非凡。花丝镶嵌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史。本次展览,不仅是花丝镶嵌技艺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是一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今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互学互鉴,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无国界,文化共繁荣。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国际友人感受中国首饰设计的独特魅力,感悟中国审美、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博大;以“美”为桥,以“艺”通心,让花丝镶嵌这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艺术形式,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同绘制人类文明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
艾尔顿·米卡莱夫表示,今天我们不仅共同庆祝“悦饰千秋天地间——花丝镶嵌首饰展”的开幕,也庆祝联合国首次宣布的“国际文明对话日”。这一天提醒我们,文化、遗产和工艺在连接不同大陆、世代与世界观之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马耳他工艺基金会非常自豪能与中国文化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马中之间富有意义的文化交流。他表示,工艺是一种共通的语言。无论诞生于北京还是瓦莱塔,它都蕴含着同样的热忱、创意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它提醒我们,美,是一种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国家与民族,最终连接人与人。马耳他工艺基金会热切希望拓展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共同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集知识、技能与文化遗产于一体的交流平台,一个可持续且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共同庆祝两国共享的文化遗产,并为未来的合作铺就道路。
袁媛祝贺近年来中国花丝镶嵌艺术展首次在马耳他举办,并在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开启中马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她表示,在这个世界联系空前紧密又面临诸多挑战的时代,通过艺术与文化加强对话,是促进理解与和平最有力的方式之一。花丝镶嵌工艺,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艺术形式。它纤巧精致,却又历久弥新——正如我们致力于在不同文化间构建的对话精神。愿花丝镶嵌这门古老而精巧的艺术,成为一座连接中马两国人民友好的桥梁,成为跨越历史、地域和传统,促进文明对话的共通语言。
马耳他全国工艺比赛金奖获得者、著名花丝镶嵌艺术家马克·博什从事花丝镶嵌艺术创作逾20年。他在观看展览后表示,展览不仅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让他获得灵感,更让他看到,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有中国的艺术家并肩同行;艺术的语言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得更近。
开幕式上,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与中央美术学院张凡教授分别通过《首饰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主题讲座与花丝DIY工作坊,分享中国花丝镶嵌艺术传递的文化精神,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花丝镶嵌技艺源于中国,兴盛于明清,素有“燕京八绝”之称,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这一传统工艺也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约70件优秀中国当代花丝镶嵌艺术作品,展览将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展出至6月29日。